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福建省建瓯市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宅改”这一关键举措,成功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本文将深入解析建瓯市在农村改造方面的实践,探讨其焕新之路。
一、宅改背景与意义
1. 宅改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现象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启动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旨在通过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2. 宅改意义
宅改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土地资源闲置问题,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建瓯市宅改实践
1. 创新三个制度改革
(1)创建三级联动机制
建瓯市成立市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建立市、镇(村)领导挂点联系和工作队包干负责制度。通过下沉一线,全面选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五员队伍2500余人,推动宅改工作。
(2)创建多方会商机制
建立日反馈、周会商动态机制,成立由法律顾问、科研院校组成的专家团队。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20余场、解答疑难问题90余项,促进上下联动一致、全域步调统一。
(3)创建全员参与机制
组织233个市级机关党组织与233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26个商会与14个乡镇对接谋划回归经济宅改项目库。组建宅改村民理事会454个,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2. 构建三个体系
(1)构建稳慎推进工作体系
按自下而上、先试点后铺开思路,组织宅改骨干进村入户、摸清家底,形成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工作格局。目前,全面完成43.51万人的成员基础数据确认工作,精准调查录入11.2万宗农村宅基地信息。
(2)构建科学合理规划体系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城郊融合型、聚集提升型、撤并搬迁型、特色产业型等类型进行村庄规划,并串联项目策划、招商、审批、建设等环节,建立乡村民生、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等一体化发展体系。
(3)构建盘活资源、激发活力体系
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三、建瓯市宅改成效
1.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宅改,建瓯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整洁、广场公园星罗棋布,一排排规划有序、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和美丽新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宅改带动了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农民通过出租房屋、参与乡村旅游等方式增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宅改过程中,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
四、结语
建瓯市宅改实践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创新制度、构建体系、盘活资源,建瓯市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