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建造木房子是一件非常盛大而热闹的事情。那时,传统规矩繁多,如排散、敬鲁班、上梁、抛梁粑等,这些场景如今已渐行渐远,几乎再也见不到了。本文将带您回顾那些年我们一起建造的家,以及那些难忘的民风民俗。
一、传统木屋的建筑形式
整体布局:木屋的整体布局主要有长房子、撮箕口、四合院等形式。长房子一般由5间、7间组成,撮箕口正房两侧配置厢房,形似U字。四合院则在撮箕口前建筑朝门,形成口字封闭形状。
柱子数量:正房每一列由5柱、7柱、9柱、11柱组成,9柱、7柱居多。厢房一般比正房少两根木柱,3间、4间、5间不等。朝门一般为5柱。
高度:正房高以中柱为准,高度不离8尺,有一丈八顶八(1丈8尺8寸)、一丈九顶八(1丈9尺8寸)、二丈一顶八(2丈1尺8寸)等。
柱间距:以木柱中墨为准,一般为二尺八寸。厢房的高度与正房一样,朝门有的要约低于正房的高度。
二、建造过程中的传统习俗
排散:在建造房屋前,先要请风水先生看地,确定房屋的朝向和方位。
敬鲁班:在房屋建造过程中,要敬拜木匠鼻祖鲁班,祈求技艺高超,建造出坚固耐用的房屋。
上梁:上梁是房屋建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请亲朋好友一起帮忙,同时燃放鞭炮庆祝。
抛梁粑:在房屋建造完毕后,要抛梁粑,寓意着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三、那些年我们一起建造的家
在那些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在农闲时节帮忙盖房。大家一起动手,从挖地基、立柱、架梁、上瓦,到最后的装修,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
建造房屋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一座座崭新的木屋拔地而起,心中都充满了喜悦。那些年我们一起建造的家,成为了我们儿时美好的回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木屋已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然而,那些年我们一起建造的家,以及那些难忘的民风民俗,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