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客家名城。近年来,梅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片美丽画卷里,梅州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基石
梅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1. 梅县区黑皮鸡枞菌基地
梅西镇宜塘村黑皮鸡枞菌基地是梅县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基地通过“农光互补”模式,在棚顶光伏发电、棚下种植黑皮鸡枞菌,实现了农业与光伏产业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带动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
2. 大埔县蜜柚产业
大埔县蜜柚迎来丰收季,果农高兴地采摘。蜜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梅州市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二、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保障
梅州市以农村厕所革命、村内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改善为重点,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农村厕所革命
梅州市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政府补贴、企业参与等方式,全市2047个行政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
2. 村容村貌改善
梅州市以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全市1483个美丽宜居村、178个特色精品村,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灵魂
梅州市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传承客家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1. 传承客家文化
梅州市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将农耕文化展示墙、特色墙绘等元素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愁。
2. 发展乡村旅游
梅州市充分利用生态、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如兴宁市石马镇洋门村,以石马河为纽带,串联周边六个村,打造集人文风貌展示、红色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四、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的保障
梅州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高位推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 党建引领
梅州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2. 治理创新
梅州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如“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梅州乡村,以其美丽画卷般的景象,展示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上,梅州乡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