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在不断进行着现代化改造。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多项现代化改造工程,旨在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农村清洁取暖、乡村振兴、农房抗震改造、农村公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详细介绍辽宁省农村现代化改造的探索之路。
一、农村清洁取暖改造
辽宁省针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难度较大的问题,谋划了“光伏/风电低温空气源热泵石墨烯电炕”散煤替代项目。该项目在全国88个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中,首次将清洁取暖、新能源发展和乡村振兴高度融合。通过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的清洁取暖解决方案。
1. 项目背景
- 清洁取暖需求:农村地区传统散煤取暖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 政策支持:省、市两级电网公司指导支持下,营口市统筹考虑地域、气候、资源、电网等条件。
2. 项目实施
- 企业投资租用农户屋顶、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建设光伏发电设施。
- 产生的绿电用于冬季取暖。
- 将大部分收益用于为农户免费安装低温空气源热泵石墨烯电炕节能取暖设备以及支付租金。
二、乡村振兴战略
辽宁省将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1. 粮食安全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303万亩以上。
- 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争创国家高标准农田高水平建设示范省。
2. 农业品牌建设
- 推进“三品一标”行动:推进辽字号农业品牌建设。
- 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加快粮油、畜禽、水产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三、农房抗震改造
辽宁省深入推进农房抗震改造,确保农村地区住房安全。
1. 改造原则
- 促安全、固成果、提品质:深入推进农房抗震改造。
- 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地震易发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
2. 改造成果
- 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造农村危房4471户,已开工4182户,竣工1260户。
- 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编制农房建设图集和技术导则,提升农房品质。
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
辽宁省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实现所有乡镇通“县道”。
1. 建设目标
- 2025年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县道)及以上公路。
- 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运营水平。
2. 建设成果
-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
- 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市、县、乡镇。
五、老旧小区改造
辽宁省计划投资146亿元改造1200个老旧小区,惠及71.5万户居民。
1. 改造内容
- 拆除违建:拆除违建21.45万平方米。
- 改造小区内各类管网:改造小区内各类管网1070公里。
- 改造小区道路:改造小区道路102万平方米。
六、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
沈阳市农交中心探索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举措,提升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1. 改革经验
- 践行市场交易政府监管创新模式:实现新型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有机融合。
- 坚持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发挥市场机制,提升各类主体参与市场主动性。
2. 改革成果
- 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成为国内首批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完全市场化运行的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 农村资源资产权能活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辽宁省在农村现代化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农村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辽宁省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农村地区全面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