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通过对传统古村落和古建筑的改造与活化,建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为乡村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宅改古村活化利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近年来,建瓯市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宅地基改革为抓手,针对传统古村落“一户多宅”现象严重、中心村闲置空心、传统建筑保护传承难等问题,探索出一条“宅改古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1. 三权分置:政策底线与制度突破并举
建瓯市围绕“三权分置”,即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和房屋使用权,严守政策底线,同时进行制度突破。通过规范管理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奠定基础。
2. 党员引领:党群工作者、妇女代表、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
建瓯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党员为中坚力量的宅改实战队伍,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党群工作者、妇女代表、青年志愿者等群体积极参与,形成了宅改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匠心修古建:老宅焕新颜
在古建筑修缮方面,建瓯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采用原有的工艺和做法,对建筑进行还原。以下以凤冈别墅为例,详细介绍古建筑修缮的过程。
1. 凤冈别墅修缮历程
凤冈别墅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417.6平方米,是建瓯市地方传统民居代表性建筑。在历经百年风霜后,建筑大厅全部坍塌,墙体也脱落残损。经过修缮,凤冈别墅焕发出新的生机。
2. 修缮工艺
修缮过程中,古建筑技术专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进行还原。以下以灰板壁的修复为例,介绍修缮工艺。
a. 目鱼骨先铺,铺好铺竹片
在灰板壁的修复过程中,首先铺设目鱼骨,然后铺设竹片。
b. 处理稻草和灰、沙、黄土
将稻草、灰、沙、黄土四种材料拌在一起,拌好的材料先压一下。
c. 经过五天时间再上第二道
经过五天时间,再进行第二道工序。
d. 四道工艺,十余天完成
灰板壁的修复需要经过四道工艺,历经十余天才能完成。
3. 古法原料和原有工艺
在修缮过程中,采用古法原料和原有工艺制作的灰板壁是古建筑的木骨夹泥墙,不仅环保、防腐,还能有效防止白蚁对建筑的侵害。
三、文旅融合:古村焕新机
建瓯市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下以迪口镇值源村为例,介绍古村焕新机的路径。
1. 值源村景观节点建设
迪口镇值源村在建瓯市的支持下,建设了七个景观节点,与古村落改造提升相结合,体现农耕文化、竹文化、孝廉文化等。
2. 传统村落保护与提升
值源村对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最大限度地保存现有历史建筑的历史面貌,使损坏得到修复。
3. 古旅、农旅融合发展
值源村依托山水文脉,保护自然风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努力让传统村落重焕生机。
四、结语
建瓯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宅改古村活化利用、匠心修古建、文旅融合等举措,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些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