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这座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保存着许多独特的乡村习俗,它们如同时间的印记,见证了韶关乡村的变迁与发展。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韶关乡村,揭秘这些千年习俗之谜。
一、婚嫁习俗:传承千年的美好祝愿
韶关乡村的婚嫁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背新娘上花轿”。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寓意着家族的荣耀和祝福。姑娘出嫁时,由哥哥背起,如果没有哥哥,则由弟弟或堂兄弟代劳。这一过程充满仪式感,体现了家族间的亲情与关爱。
1. 哭别仪式
在出嫁前,新娘会在家中举行哭别仪式,向亲人告别。此时,新娘常常会痛哭流涕,表达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哭别时常伴随着对亲人美好品质的赞扬,如祖父祖母的慈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等。
2. 背新娘出嫁
哭别仪式结束后,新娘由哥哥背起,一路走到祠堂,向祖宗拜别。然后,背出大门,送到停在大门口的花轿内。这一过程中,新娘不能停下脚步,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
3. 现代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轿已被现代化交通工具所替代,哭别仪式也变得更加简约。但背新娘出嫁的习俗仍然保留,成为了韶关乡村婚嫁习俗的独特风景。
二、带亲与小心:传承千年的礼仪
在韶关乡村,婚嫁习俗中还有“带亲”和“小心”两个环节,它们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传承。
1. 带亲
“带亲”是男家随轿去接新娘时随行的一担祭祀礼物。一头是一只木质鹤壶笼,里面盛一壶酒、三只酒杯(供奉神之用)及熟的猪头、猪尾、鸡和鱼。另一头是木制鸡笼装活鸡一对。
2. 小心
“小心”是一担层箩装载的女家送男家的礼物。层箩一头装载由筷子串起来的三串鱼、三串猪肉,两个交亲杯,杯中装着两只煮熟去壳并染红了的受精鸡蛋;另一头是一瓶生油。
这两担礼物都由自家内亲携带,对方需按上客招待。这一环节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传承,也增进了双方家庭的感情。
三、千年古村:人杰地灵的学霸村
韶关乡村中,还有许多千年古村,如恩村。恩村历史悠久,自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考出26位进士,被誉为“学霸村”。
1. 蒙氏家族
恩村蒙氏家族是当地望族,自宋宁宗年间开始,蒙氏家族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批进士。其中,蒙英昴在宋度宗时升为三品大员,掌管江南五省军政。
2. 学霸文化
恩村蒙氏家族的学霸文化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恩村已成为一个集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村落。
四、千年古镇:翁城,乡村振兴的样本
翁城是韶关的一个千年古镇,近年来,翁城镇人民政府与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联合策划出品了《千年古镇翁城》一书,介绍了翁城镇的历史沿革、人文内涵、自然风光等。
1. 乡村振兴
翁城镇利用翁西产城融合核心区区位优势,坚持城乡融合、商贸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翁城模式。同时,联合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2. 文化自信
翁城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韶关乡村的千年习俗,如同历史的见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习俗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