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丹东市作为辽宁省的重要城市,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本文将深入探讨丹东数字乡村的建设成果、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丹东数字乡村建设成果
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升级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和东港市通过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蓝莓产业的智能化管理。超群农业基地利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水肥的定点、守时、定量、均匀灌溉,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通过物联网平台远程控制,实现了集中监控和精准灌溉,确保了蓝莓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得到及时补充。
农产品电商助力农民增收
丹东市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商平台成为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新渠道。辽宁丹东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直播间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草莓,不仅提高了销量,还增强了客户黏性。电商销售让农民多挣了钱,还减少了时间和运输成本。
数字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
丹东开放大学在乡村振兴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取得佳绩,通过数字化资源赋能乡村教育。学校选送的微课作品紧扣乡村振兴主题,涵盖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基层治理创新等方向,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注入新动能。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
丹东市启动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针对农村积存垃圾、黑臭水体、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乱堆乱放乱建等问题实施整治攻坚。全市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垃圾中转封闭转运,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日臻完善。
丹东数字乡村建设挑战
技术人才短缺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信息技术和农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但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农村地区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
数字化应用普及程度不高
农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数字化应用普及程度不高。
丹东数字乡村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和农业知识人才培养,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地区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硬件支撑。
推广数字化应用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推动数字化应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结语
丹东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丹东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