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位于河北省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一个村名都承载着一段动人心弦的历史趣闻和神奇传说。以下是一些遵化乡村名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村落,探寻它们的历史渊源。
党峪村:剿灭山贼后的新家园
党峪村始建于唐朝,村西的大堡子山上曾有一山寨,名叫党家寨。山上的党氏三兄妹占山为王,无恶不作,严重扰乱了地方治安。朝廷派马姓将军剿灭山贼,党氏三兄妹被剿灭,马将军也战死沙场。山寨余党迁至山下,改邪归正,建茶棚、开粥屋、救济贫困,引来大量逃荒人,统称为党家峪。峪,即为山沟,至今仍保留着北河、西村、大街里、东沟、四里庄、南大店六个自然村,后改为党峪村。
杨家峪:忠臣之后的习武传统
杨家峪村位于党峪镇西北2.5公里处,90%以上的户都姓杨。传说宋朝杨四郎逃难至此,被宝峰寺主持僧憨傻厚道所接待。杨四郎将财宝藏于毡帽山的一块大石下,后因故失去财宝。杨四郎在此招募四邻八方青年人习武,所有徒弟全部随师傅姓杨。至今,杨家峪人仍有习武的习惯。
平安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的驻跸之地
平安城原名为“平安渡口”,位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驻跸的洪水守捉城内。因李世民在此病愈,故赐名“平安城”。后来,士兵在此建土城,赐名“平安城”。
娘娘庄:明朝皇帝的定情之地
娘娘庄位于遵化市西北部,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途径此地,发现一窦氏女子艳绝超群,美丽无比,遂纳入皇宫为妃。窦妃入宫后,每到麦黄时节,便思念临村的香白杏,朱棣便命人采摘,一时名噪一时。
团瓢庄乡:地肥水美的粮仓之乡
团瓢庄乡位于遵化市城南10公里处,南北环山,乡政府所在地西下院寺村。全乡人口3.1万人,总面积47平方公里。著名的引滦入津之水横贯全乡,是一个地肥水美的粮仓之乡。
双泉寺:古遵化的明星
双泉寺村位于遵化市东南四十华里,于清朝始建,村北有一座庙,名双泉寺。该村曾有昔时遵化十景之一的双水分流景观,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观光采风、吟诗作赋。
堡子店:古代边塞、驻军和明初移民的见证
堡子店村位于遵化城西十二公里,始建于明朝初期,已有600多年历史。早期因“堡子”而得其名,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总兵戚继光曾重修。村内曾建有“堡子”、“五仙堂”、“钟藁庙”、“石碑”、“水井”等。
以上只是遵化乡村名背后的一部分历史故事,这些故事见证了遵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走进这些古村落,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