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县份。近年来,周宁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打造了美丽乡村,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本文将深入剖析周宁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揭秘其如何打造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理念:林下经济的创新实践
背景介绍
1983年,黄振芳带领全家开垦荒山,通过林下套种作物,探索“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累计造林1207亩。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农业生态,还极大地改变了后洋村单一的经济格局。
创新模式
- 林下套种: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茶叶等作物,实现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
- 生态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树木保护,发展林下经济。
成效
- 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带动了村民收入增长,预计产业规模扩大20亩。
- 社会效益:新模式赋能传统林业,开拓了新的销售路径,山里的好东西再也不怕出不去了!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
背景介绍
近年来,周宁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晋级提升行动,全域规划、因地制宜,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具体措施
- 治水改厕:实施治水改厕项目,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 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增强村民获得感。
- 垃圾分类治理:试点采用户分类、村收集、湿垃圾生态处理、干垃圾回收清运的模式,实现湿垃圾变废为宝。
成效
- 环境改善: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带动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
古村落保护:传承历史,赋能乡村振兴
背景介绍
周宁县的古村落如繁星点点,保护古村落并让其发挥更大的动能,是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措施
- 环境整治:将古村落环境整治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
- 产业发展:鼓励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
成效
- 文化传承:古村落得以活化重生,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 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与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原住居民生活条件相结合,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新风景”:党建引领,人才驱动
背景介绍
周宁县强化“党建旅游N”系统思维,结合县乡村实际,推动N转化为人才、文化、电商等,并通过串点延线成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
创新模式
- 党建旅游:以党建为纽带,回引一批乡贤能人返乡创业。
- 人才驱动: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组,盘活下派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成效
- 产业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努力打造富有闽东特色的周宁“新风景”。
- 村民增收: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
结语
周宁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通过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党建引领等多个方面,成功打造了美丽乡村。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周宁县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