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一个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山区县,近年来以其显著的脱贫成果而闻名。本文将深入探讨周宁县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其背后的故事和影响因素。
一、周宁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概览
根据提供的数据,周宁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0.4%,这一增长速度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较为突出。具体来看,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38.82%,表明教育资源的普及和质量的提升。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6%,显示出医疗保障的普及程度。
-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456元,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08%,养老保险的普及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养老保障。
- 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95.4%,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二、脱贫摘帽的关键因素
周宁县能够实现脱贫摘帽,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
周宁县通过多年的努力,公路里程从40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14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这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也为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2.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周宁县充分发挥高山生态气候优势,发展花卉产业,年产值达到9071万元。同时,通过“六种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大力发展晚熟水果、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3.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周宁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生态富民。
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分析
周宁县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可支配收入的38.8%。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的机会增加,从而提高了工资性收入。
2. 经营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占比33.7%,主要得益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的经营渠道。
3. 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占比2.6%和25.0%,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
四、结论
周宁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周宁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