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东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周宁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穷山沟”到“香村”,周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揭秘周宁农村的生活变迁与乡村振兴之路。
一、基础设施的改善
周宁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四好农村路”为例,周宁县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畅通乡村振兴快车道。截至2024年,全县9个乡镇通二级公路比例100%,140个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75%,位居全市第一。这些道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产业振兴
周宁县在产业振兴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模式。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常源村:常源村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着手,修建了棕岗坮观景台、休闲广场、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同时,通过自筹资金建设村史馆,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常源村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后洋村:后洋村依托林业资源,打造集林业产业、生态养生、观光游憩等业态于一体的林园综合体。黄振芳带领后洋村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
苏家山村:苏家山村通过成立苏氏养殖有限公司、益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茶叶、水果、水产等生态种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文旅融合发展
周宁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芹溪村:芹溪村依托周宁古银矿遗址,建设周宁古银矿遗址陈列展,将遗址保护和文旅开发有机结合。
常源村:常源村以千年古寨为主题,打造“常来常源”特色乡村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
周宁县通过政策引导、情感感召等方式,吸纳更多在外乡贤、技术能手、返乡创业人士等加入乡村振兴合伙人队伍。例如,黄锦坤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带领常源村发展手工艺品、艺术摆件等文创产业,使小村庄成为网红打卡地。
五、结语
周宁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振兴、文旅融合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周宁农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