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重庆大学乡村基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承载着传承乡村文化的使命,也致力于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本文将深入解析重庆大学乡村基地如何通过“1234”模式,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道。
一、帮扶模式概述
重庆大学乡村基地的“1234”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1. 建立长期稳定的乡村工作站
重庆大学乡村基地首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乡村工作站,这是实施“1234”模式的基础。通过与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举办文化活动,持续赋能乡村发展。
2. 实现城乡连接
“1234”模式中的第二个“2”指的是实现城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接。这一策略旨在将优质城市资源引入乡村,同时把乡村之美展现给城市,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通。
3. 推进城乡事件组织和传播
第三个“3”关注的是空间“事件”和传播”。通过认识和发现乡村问题,以乡村公共空间活化为中心,推进城乡之间事件的组织,结合互联网传播对空间与事件赋能加持。
4. 四色四时美学实践
“四色”和“四时”是“1234”模式的最后两个要素。四色指的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绿色(生态文明)、古色(传统文化)与新色(乡村现代化)。四时则是“看见”美丽乡村的春风、夏田、秋实、冬暖四时美景。
二、具体实施与成效
1. 道路交通组织改善
重庆大学乡村基地通过规划设计,改善了中益乡的道路交通组织,提高了村民的出行便利性。
2.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基地还着重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乡镇基础设施完善
在乡镇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大学乡村基地进行了全面规划,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提升了乡村整体生活质量。
4. 旅游基础设施发展
基地还推动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魅力,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三、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道
重庆大学乡村基地的“1234”模式,通过传承乡村文化,同时引入创新元素,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传承乡村文化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重庆大学乡村基地传承了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
2. 创新乡村发展模式
基地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创新了乡村发展模式,提高了乡村发展的效率。
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城乡连接策略,重庆大学乡村基地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培养乡村人才
基地还注重培养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结论
重庆大学乡村基地的“1234”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传承与创新的双赢之道,重庆大学乡村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