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农林农村局作为推动漳州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本文将从局长视角出发,揭秘漳州市农林农村局在绿色未来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
漳州市农林农村局局长蔡志斌表示,漳州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作为漳州发展最鲜明的底色。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
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漳州市农林农村局出台了种植业面源污染七条治理管控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化肥使用、农药使用、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多个方面,旨在科学引导企业和农户生态种植。
1. 化肥使用减量
漳州市通过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替代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据统计,2022年漳州市化肥使用量为26.53万吨,比2018年减少9万吨,减少25.3%,平均每年化肥使用量减少5.06%,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化肥使用量减量2%的考核指标。
2. 农药使用减量
漳州市农林农村局加强农药监管,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频率。
3. 农膜回收
漳州市全面实施农膜回收制度,建立农膜回收体系,提高农膜回收率。目前,全市各县(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已实现108个乡镇全覆盖。
三、生态种植模式推广
漳州市农林农村局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如“稻蛙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基地。该模式采用“一稻一蛙一菌一菜”的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1. 稻蛙共生
稻蛙共生模式中,蛙苗从投放到出售,与水稻生长同步。蛙在水田间既能吃虫除草,其残饵以及排泄物还能给水稻提供有机养料,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
2. 食用菌种植
秋收过后,利用水稻的秸秆和谷壳,在田里轮种食用菌以及应季蔬菜,形成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漳州市农林农村局积极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县级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产业园规划
从2024年1月开始到2026年底,漳州市将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成9个以上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
2. 产业园特色
产业园建设紧扣集约高效、生态循环等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展望未来
漳州市农林农村局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措施,助力漳州农业迈向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