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榆次,位于山西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许多农村的名字故事,它们见证了榆次农村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榆次人的记忆与情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榆次农村,揭秘那些隐藏在乡野的名字故事。
一、榆次农村地名来源
- 榆次地名由来
榆次地名源于古代榆州。据《山西大观》记载,榆次县位于榆州地方,其中心是榆社,本县居于其次,故名榆次。榆社,即榆罔帝的社稷,边沿地带称为榆次。
- 后沟村名由来
后沟村位于榆次区东赵乡,原名沟梁。因其保存完整的黄土旱塬农耕文明古村落,被誉为“古村新语”。关于后沟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与长宁壁有关,二是传说与蔺相如完璧归赵时携和氏璧路经此地有关。
- 壁达村名由来
壁达村位于榆次城东南13公里,村名源于长宁壁。古称八达,明万历《榆次县志》载,榆次城至和顺有8个递铺,八达铺为八铺之一。另一说法与蔺相如完璧归赵时携和氏璧路经此地有关。
- 峪头村名由来
峪头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偏东北的丘陵区,地处涧河南岸的平坦处。峪头村所在的位置是榆次较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关于峪头村名的由来,有说法称源于东流都,因涧河发水,水大就冲成了两个村庄,一边叫峪头,一边叫流村。
- 东长寿、西长寿村名由来
东长寿、西长寿村位于榆次县城西南20里处的潇河岸边。古时侯,迁来榆次彭、李两姓,取彭祖高寿八百之意定村名为长寿村。后来以潇河变迁才分为东西长寿两个村。
二、榆次农村历史遗迹
- 壁达义仓
壁达义仓位于壁达村东北角,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榆次6处义仓之一,属榆次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义仓占地7216平方米,坐南朝北,为单体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檐,卷棚硬山顶。
- 庞涓洞
庞涓洞位于峪头村与苏村之间,洞前原来有活水,但在上世纪80年代消失了。这里曾是古代军事要塞,也是历史上著名战役晋阳之战的发生地。
- 顺城桥浮雕
顺城桥位于榆次城区,桥身两侧墙壁上的红色浮雕讲述了榆次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十几桩名人往事,如贾继英、赵二姑等。
三、榆次农村民间故事
- 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是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中实最强的智贵族的最初封地,也是诸卿争霸活动的交错地区。战场中虽然在太原南郊区古城营(古称,晋阳城),却落幕于榆次,在榆次留下了许多重要遗迹和不朽传说。
- 赵二姑以死抗庸吏
赵二姑是清朝道光年间轰动一时的一起案件的主角。她因不堪忍受恶少凌辱,愤然自刎,以死抗争。案件最终真相大白,道光皇帝将经办此案的官员斩首、革职、流放。
结语
榆次农村地名故事丰富多彩,它们见证了榆次农村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榆次人的记忆与情感。走进这些乡野,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榆次农村的美丽风光,更能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