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年来在早稻种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深入探讨鹰潭早稻种植的成功因素,揭示其背后的丰收秘密。
一、政策扶持与科技创新
1. 政策扶持
鹰潭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各级领导高位推动,积极出台政策扶持。例如,《2008年全市农业工作实施意见》和《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早稻生产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科技创新
鹰潭市大力推广使用早稻优良品种,不断普及早稻种植新方法,努力提高早稻种植科技含量。例如,通过实施“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等策略,促进了早稻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鹰潭市在全市大力推广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了农事服务内容、农事服务方式、粮食种植规模的突破。每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都具备育秧、耕整地、机种(机抛、机插、机播)、机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为粮食等农业生产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三、全程机械化作业
鹰潭市通过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实现了基本农田应种尽种、种尽种满。目前,鹰潭市已组建农事服务中心30个,实现了全市所辖区(市)全覆盖,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率达82%。
四、稻-稻-油种植模式
鹰潭市积极推行“稻-稻-油”种植模式,即在一年内种植双季稻和一季油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五、作物成长日记
鹰潭市余江区通过制定作物成长日记,实现了早稻、晚稻、油菜的精准种植。这份日记详细标注了备土拌土、浸种催芽、栽插、植保、收割等时间节点,确保作物按期种植。
六、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鹰潭市在早稻生产过程中,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打药施肥,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用药量。
七、农民积极性
鹰潭市通过政策宣传、农业大讲堂等活动,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政府还发放扶持资金、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保障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八、总结
鹰潭市早稻种植之所以取得丰收,得益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稻-稻-油种植模式、作物成长日记、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以及农民积极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早稻种植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