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重要举措。浙江省义乌市,作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强市,近年来在农村创新发展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剖析义乌农村的创新模式,解码其背后的乡村振兴新动力。
一、李祖村:“农创客”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李祖村是义乌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引、育、融”三字金钥匙,李祖村成功吸引了众多农创客入驻,打造了一个农创客集聚、新老村民融合的新型乡村。
1. 引:专业人才助力乡村发展
李祖村试点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引入“乡遇文旅”团队等专业团队,开展统一招商、产业孵化、活动策划等工作,为乡村注入生机与活力。
2. 育:培育新型业态
结合未来乡村创建,邀请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人创业和生活。
3. 融:新老村民融合发展
通过以奖代补、结对共建等形式,为运营方提供资金支持,助力青年创客轻资产创业,实现新老村民融合发展。
二、农商杯:乡贤助共富创业创新大赛
义乌市创新举办“农商杯”乡贤助共富创业创新大赛,搭建乡贤与农村、项目的对接平台,引导乡贤盘活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1. 投资参股:乡贤直接投资参赛项目
对有明确合作需求的参赛项目,通过乡贤直接投资参股等方式给予支持。
2. 创业导师团:为参赛项目提供指导
对暂未有合作需求的参赛项目,组织成立创业导师团,为参赛项目提供创业指导。
3. 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
义乌市农商银行提供“乡贤贷”、“创客E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给予政策性支持。
三、东西协作“税务义乌模式”
义乌市税务局与青海省民和县税务局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东西合作、山海共富的新模式。
1. 产业调研:为村民提供产业思路
利用义乌产业优势,为村民提供产业思路,推动光伏项目落地。
2. 教育志智双扶:留守儿童物质与精神帮扶
两地税务局共同探索对留守儿童物质与精神帮扶,推动帮扶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
四、网络办公赋能乡村振兴
义乌市城西街道的何斯路村等地,通过网络办公平台,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1. 功德银行:改善乡风村貌
何斯路村创设的功德银行,记录好人好事,形成乡村振兴的正循环。
2. 智慧钉办:提高村务治理效率
通过钉钉平台,实现村民随时参与、反馈并监督村务治理事项。
五、中国众创乡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义乌市以“中国众创乡村”为主题定位,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1. 星级和美乡村:创建全覆盖
建立完善一星级-一星级样板-三星级-五星级创建体系,纵深推进星级和美乡村创建。
2. 全面加快大花园建设: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全覆盖。
六、乡村运营培训:培育乡村运营人才
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众创空间举办乡村运营培训班,为村干部、乡村运营从事者及农创客等学员提供培训。
1. 理论学习与实地研学:培养乡村运营人才
培训课程包含乡村振兴政策宣讲、乡村运营策略与方法等,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2. 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助力乡村振兴
学员分享案例经验,探讨村里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七、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
义乌市首个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学院挂牌成立,旨在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返乡入乡创业者。
1. 创业孵化:助力创业项目落地
学院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资源,开发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全套课程体系。
2. 全链服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支持
提供精准的创业培训、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全链服务。
结论
义乌农村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农创客”、乡贤助共富、东西协作、网络办公、众创乡村、乡村运营培训、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学院等多措并举,义乌市成功解码乡村振兴新动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