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其发展历程与普惠金融的本土实践相交织,为我们揭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普惠金融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太和县农村信用社,成立于五十年代的建国初期。自2014年12月25日改制为股份制银行以来,太和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秉承“守正创新、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22年末,太和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92.76亿元,存贷款总额436.1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5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0亿元。累计发行银行卡126.67万张,开通手机银行29.10万户,服务收单商户2.88万户,布放ATM机107台,建成金农信e家104家,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
二、普惠金融的本土实践
加大银行卡发行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太和农村商业银行加大自助机具投放,提升银行卡普及应用程度,新发放福祥卡24806张,福祥卡总量达到127899张,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张卡。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金融素养:太和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宣传活动,重点宣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福祥便民卡等系列银行卡业务,电费、学费等代收代办业务,使金融服务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加大助农取款服务便民点建设,填补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太和农村商业银行累计设立助农取款便民服务点105个,覆盖全县60%的行政村,有效缓解了当地居民存、取款难的问题。
三、面临的挑战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稳定: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环境不稳定,信用体系不完善,普惠金融的发展迟缓。
信息科技体系尚不成熟:农村地区信息科技体系尚不成熟,依赖通信建设,普惠金融发展面临技术瓶颈。
金融产品服务有限:金融产品服务有限,支农功能不强,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四、启示
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环境:加强农村金融体制环境建设,提升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建立农村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加强农村市场信息产品教育,提高农村地区金融素养。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之,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为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