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早稻种植,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助力农民收益再升级。本文将深入解析农业农村部在早稻种植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政策扶持:多措并举保障农民收益
1. 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公布2025年中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名单,店下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将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这笔资金将用于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等方面,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2. 惠农政策落实
严格落实宁德市‘粮七条’、福鼎市‘粮十条’等惠农政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储备粮订单收购等措施,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又确保了粮食安全。
3. 农业现代化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机械化生产、培育新型主体等举措,不断促进农业发展。近年来,店下镇年试种农业新品种超20个,建成智慧育苗中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稻谷出米率稳定在90%以上。
技术革新:提高种植效益
1. 无人机助力播种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早稻播种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无人机播种具有撒播均匀、作业范围大、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2. 智慧育苗中心
智慧育苗中心的建设,实现了育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和质量。
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效果:农民收益显著提升
1. 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
据统计,2024年店下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66万亩,年产量6600多吨,占福鼎全市水稻总产量的25%,年产值突破1亿元。
2. 全产业链产值提升
全产业链产值高达6.75亿元,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3. 农民就业创业机会增加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就业创业机会不断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结
农业农村部在推动早稻种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农民收益得到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对早稻种植的支持力度,助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