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挂面作为中国传统面食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传统挂面的制作过程,揭秘其古法工艺,并指导读者如何轻松学会这一传统技艺。
挂面的起源与发展
挂面起源于我国唐朝,当时称为“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挂面的制作技艺不断成熟,至元代有了“挂面”这一名称。至今,挂面已成为我国广泛流行的面食之一。
古法挂面制作工艺
1. 原料选择
选择优质小麦面粉是制作挂面的关键。传统的石磨工艺低速研磨、低温加工,最大限度地保留黑小麦中的营养,保证面粉细腻而柔软。
2. 和面
按照比例将面粉、食盐、面头和其他辅料加入,水温控制在30度左右。水的PH值和硬度对面团的筋度和延展性有重要影响。
3. 揉面
揉面是保证挂面筋道的关键步骤。揉至面团光滑、富有弹性,然后松弛15-30分钟。
4. 拉面
将松弛好的面团搓成小手指粗细,盘挂于木头架子上,下坠一个较短的圆形木棒。粗面条在木头的压力下逐渐被拉细拉长,形成挂面。
5. 晾晒
将拉好的挂面挂在通风处自然晾干。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通常需要几天时间。
古法挂面制作技巧
1. 控制水温
水温对面粉的蛋白质吸水速度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面团的筋度。
2. 注意面团松弛
松弛面团可以增加面团的弹性,使挂面更筋道。
3. 拉面技巧
拉面时要均匀用力,避免出现粗细不均的情况。
实例教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古法挂面制作步骤:
1. 将黑小麦面粉、食盐、水按照比例混合。
2. 揉至面团光滑、富有弹性,松弛15-30分钟。
3. 将面团搓成小手指粗细,盘挂于木头架子上。
4. 下坠圆形木棒,逐渐拉细拉长面条。
5. 将挂面挂在通风处晾干,通常需要几天时间。
总结
农村传统挂面制作工艺独特,营养丰富,口感筋道。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掌握了古法挂面制作的基本技巧。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技艺,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