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市,这座位于福建省的千年古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宅改”政策为农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深入解析建瓯市在“宅改”政策下,如何通过创新制度、构建体系和多方参与,打造出全新的农村生活模式。
创新三个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
1. 创建三级联动机制
建瓯市成立了市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建立了市、镇(村)领导挂点联系和工作队包干负责制度。通过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工作专班,组建了2500余人的“五员”队伍,下沉一线驻点攻坚,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2. 创建多方会商机制
建立日反馈、周会商的动态机制,成立由法律顾问、科研院校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开展各类培训120余场、解答疑难问题90余项,促进上下联动一致、全域步调统一。
3. 创建全员参与机制
组织233个市级机关党组织与233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26个商会与14个乡镇对接谋划“宅改”项目库。组建宅改村民理事会454个,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三个体系,明晰乡村振兴路径
1. 构建稳慎推进工作体系
按自下而上、先试点后铺开的思路,组织宅改骨干进村入户、摸清家底,形成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工作格局。目前,已全面完成43.51万人的成员基础数据确认工作,精准调查录入11.2万宗农村宅基地信息。
2. 构建科学合理规划体系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同时,结合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
3. 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多措并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1. 拓展增收渠道
围绕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要务,组织山上山下竹、果、林、厂等多种经营,拓展增收渠道。例如,发展毛竹生产、名优水果种植、山林旅游开发等。
2. 改善交通状况
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实现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例如,九堡、徐地、吴际等3个村总投资680万元,里程达16.6公里的村级水泥道路硬化工程已进入规划测量阶段。
3. 提升生活水平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例如,新建住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电脑等。
结语
建瓯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创新制度、构建体系和多方参与,成功打造出农村生活新篇章。未来,建瓯市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农村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