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农村信用社,作为华安县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本文将从华安农村信用社的历史背景、业务模式、服务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揭示其如何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力量。
一、历史背景与定位
华安农村信用社(简称华安农信联社)成立于1951年,是华安县营业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纳税金融最多的金融机构。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华安农信联社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致力于服务“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
二、业务模式创新
1. 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
华安农信联社积极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通过党建工作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该战略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2. 创新股权融合机制
华安农信联社创新股权融合机制,成功吸收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成为全省首例入股农信社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此举有助于提高闲置资金利用率和收益率,同时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推进政银企合作
华安农信联社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机制,为解决新农主体农业生产融资问题,支持县域新农主体生产经营发展新模式。例如,与华安县财政局推出专项贴息的三位一体”专项贷款,有效缓解了新农主体的资金压力。
三、服务成效
1. 金融服务全覆盖
华安农信联社在全县9个乡镇、91个行政村设立了营业网点和金融服务中心,实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91个普惠金融便民点和20台ATM/CRS自助设备,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2. 涉农贷款规模扩大
截至2023年2月底,华安农信联社各项存款达39.54亿元,各项贷款27.65亿元,存贷款规模均占全县金融机构首位。其中,涉农贷款占比高达九成,有效支持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3. 信用体系建设
华安农信联社积极参与华安县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通过评定信用户超2.6万户,有效提高了农民融资的可获得性。
四、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华安农信联社将继续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推动华安县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 深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华安农信联社将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业务推广,拓宽客户业务办理渠道,提高普惠金融的智能化和可得性。
2. 提升服务质量
华安农信联社将不断优化服务质量,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提升客户满意度。
3.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华安农信联社将继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如与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合作,开展多元化金融业务,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总之,华安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力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为华安县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