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大省,其乡村地区正经历着一场绿色变革。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水稻不仅是主食,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本文将揭秘广东乡村水稻飘香背后的绿色奇迹。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惠州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乡村振兴的样板。该产业园总面积463.3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04亿元,汇聚了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休闲旅游等功能。公司购入成套设备生产线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生产安全测控,确保了大米加工流程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二、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引领作用
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省级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等共同构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了丝苗米生产的现代化示范引导效应。
三、稻渔共生: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广东横山镇通过生态种养、稻渔共生实现一田多收。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稻田里,蛙鸣、鸭叫,共同奏响了美妙的丰收交响乐。稻渔共生的生产模式,兼顾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
四、稻田艺术: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广东新兴县丝苗米稻田荣膺“广东丝苗米最美稻田”。稻田艺术画景观展示了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成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新兴县以此为契机,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助力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绿色种植:创新种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发芽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清远市英德市建立了万亩发丫红糙米试验种植基地。该基地采用稻鸭共栖的纯有机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确保了农作物的绿色有机品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稻虾共生: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
广东韶关始兴县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生态种养的新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迈进。稻虾共生养殖基地实现了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的双重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认养农业:打造水稻农业观光园
西邑乡下坝稻香公园实施稻鱼共生项目,坚持绿色可循环发展理念,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稻鱼共生米。认养农业不仅解决了农场主的产品销售问题,还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总结
广东乡村水稻飘香背后的绿色奇迹,得益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稻渔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的探索,以及稻田艺术、绿色种植等创新实践。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双赢。未来,广东乡村将继续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