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乡村收入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本文将深入剖析广东乡村收入领跑全国的原因,揭示乡村振兴背后的秘密。
政策引领: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广东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旨在完善现代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提高乡村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这些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技术赋能: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在广东乡村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通过建立化橘红封坛全流程数字化档案,提升了产品溯源的公信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产业升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发展
广东以珠三角中晚熟荔枝产区为集群建设核心区,联动茂名、湛江,布局打造荔枝产业集群。通过推广荔枝保鲜全链集成技术,广东荔枝实现了五连丰,年产量达160万吨,年销售额达160亿元。这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广东农文旅融合涌现出一批文旅新侠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例如,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民宿火爆,成为网红拍照打卡点。2024年,广东接待乡村游客5.1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798.7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振兴:选派“乡村CEO”兴百村
广东佛山市选派乡村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农村集体资产,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富裕。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0万元,亿元村增至87个。这一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成效显著: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25142元,增长6.5%。全省57个县城镇常住人口增至1628.1万,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0.7%提高到45.8%。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广东乡村振兴取得的显著成效。
总之,广东乡村收入领跑全国的背后,是政策引领、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农文旅融合、人才振兴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广东将继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