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年初一的起源与意义
大年初一,又称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欢庆新年的到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在甘肃农村,大年初一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二、甘肃农村大年初一的习俗
1. 烧头炉香
除夕夜岁交子时,男女老少争相去本村神庙或宗庙烧头炉香。人们认为,烧头炉香的人来年必交好运,全家会康泰平安。
2. 点火动土
甘肃俗谚:“有吃没喝,三十晚夕一盆大火。”除夕夜岁交子时,家家当院点燃大火,鸣放鞭炮。家长从东西南北四方各挖一镢头,之后将镢头插在火炉之中。其寓意一是驱除年鬼,一是预示来年必红红火火,一是酬祭太岁,从此四处可以动土。
3. 抢快
初一早晨天蒙蒙亮,家家户户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东家进,西家出,奔向铺面门店,口内高喊:“快!快!”主人则端出核桃、枣、糖果、硬币等相赠,谓之抢快。抢快是一种祝愿活动,快则为快点发财的意思。
4. 摸牛角
在农村有些地方,初一早上天蒙蒙亮,家中老人摸牛角、牛头上过去的一年中剩存下的作物籽。因过去的一年中在农事活动中会有一些作物粘在上面,如小麦、豌豆等。摸出哪种作物预示残留作物来年必大丰收,安排农事时便多播种该作物。
5. 摔担
初一早上一开大门,家长即开始摔大门担。把大门担抛在地上,边摔边念,如第一摔担,余粮万石;第二摔担,黄金万贯;第三摔担,牛牛满圈;第四摔担,合家平安”等。这其实是一种祈祷祈福活动。
6. 占半耗
《问礼俗》载:“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因
三、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
随着时代的发展,甘肃农村的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方面,传统习俗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1. 传统习俗的传承
虽然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但甘肃农村的传统习俗依然得到了传承。许多家庭仍然坚持着烧头炉香、点火动土、抢快等传统习俗,以此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2. 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不再烧头炉香,而是选择在家中烧香祭拜;不再点火动土,而是选择在城市中购买新房。
四、结语
甘肃农村大年初一的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在现代社会,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互碰撞,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