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村村,位于上海都市圈之外,是一片未被过度雕琢的原生画布。这里不仅保留了青砖黛瓦、田园诗意的自然风光,还融合了现代生活方式,成为上海乡村振兴的标杆。本文将深入探讨东乡村村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一、资源激活:从闲置到共富
东乡村村通过引入“满山乡遇”整体运营,整合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服用房,打造民宿集群和乡村客厅。这种资源激活的方式,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也提升了村集体的收益。
1.1 民宿集群的打造
东乡村村的民宿集群以“再生传统水乡”为设计理念,涵盖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美学教育及民宿等多个领域。这种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乡村的传统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审美。
1.2 乡村客厅的设立
乡村客厅成为村民和游客交流的平台,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了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生态资源变流量密码
东乡村村将19亩林地改造成生态氧吧,8片小三园重现江南水乡肌理。在绣球花节期间,480亩花田吸引了超过4万名游客,带动了农产品销售的增长。
2.1 生态氧吧的打造
生态氧吧的设立,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2.2 绣球花节的举办
绣球花节的举办,将东乡村村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流量密码,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IP
东乡村村不断加深文旅融合,推出农事体验、团建交友等多元业态,同时结合民宿点位,重点对水乡河道及转角景观进行提升,打造适合舟行、骑行、步行的乡村慢行系统。
3.1 文旅融合的探索
东乡村村通过文旅融合,打造了独特的乡村IP,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2 乡村慢行系统的建设
乡村慢行系统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
四、挖掘在地文化价值
东乡村村依托阿特麦文创园、野龙果业、绿亚园林等在地企业,不断加强全域联动,推出“一桥一寺一遗址”文化IP,形成花卉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
4.1 在地企业的支持
在地企业的支持,为东乡村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4.2 文化IP的打造
文化IP的打造,提升了东乡村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共建共享的乡村社群
东乡村村鼓励村民精心布置和经营自家宅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5.1 环境美化的推动
环境美化的推动,让东乡村村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5.2 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东乡村村通过资源激活、生态资源变流量密码、产业融合打造乡村IP、挖掘在地文化价值以及共建共享的乡村社群等方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这种乡村振兴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