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作为春节的重头戏,不仅代表着新年的开始,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在甘肃农村,这个节日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年味。以下是甘肃农村大年初一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
烧头炉香:祈求来年好运
除夕夜岁交子时,男女老少争相去本村神庙或宗庙烧头炉香。人们相信,谁能抢到烧头炉香,来年必交好运,全家会康泰平安。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对神灵的虔诚信仰。
点火动土:驱邪避灾,迎接新的一年
甘肃俗谚:“有吃没喝,三十晚夕一盆大火。”除夕夜岁交子时,家家户户当院点燃大火,鸣放鞭炮。家长从东西南北四方各挖一镢头,之后将镢头插在火炉之中。这一做法寓意驱除年鬼,预示来年必红红火火,酬祭太岁,从此四处可以动土。
抢快:祝愿发财,步步高升
初一早晨天蒙蒙亮,孩子们聚在一起,东家进,西家出,奔向铺面门店,口内高喊:“快!快!”主人则端出核桃、枣、糖果、硬币等相赠,谓之抢快。抢快是一种祝愿活动,快意为快点发财,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步步高升。
摸牛角:祈求丰收
在农村有些地方,初一早上天蒙蒙亮,家中老人摸牛角、牛头上过去的一年中剩存下的作物籽。因过去的一年中在农事活动中会有一些作物粘在上面,如小麦、豌豆等。摸出哪种作物预示残留作物来年必大丰收,安排农事时便多播种该作物。
摔担:祈福祈祥
初一早上一开大门,家长即开始摔大门担。把大门担抛在地上,边摔边念,如第一摔担,余粮万石;第二摔担,黄金万贯;第三摔担,牛牛满圈;第四摔担,合家平安”等。这其实是一种祈祷祈福活动。
贴门神、挂灯笼:营造节日氛围
在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门神、挂上红灯笼,以迎接新年的到来。门神象征着吉祥和安宁,红灯笼则寓意着团圆和喜庆。
拜年、团拜:传递祝福
大年初一,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拜年,表达祝福。单位也会举行团拜会,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年货市场:热闹非凡
在甘肃农村,年货市场热闹非凡。各种年货琳琅满目,如糖果、花生、瓜子、水果等,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总结
甘肃农村大年初一的习俗丰富多彩,既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年味,更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