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这座位于安徽省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农村生活。在这里,人们过着真实而温馨的生活,点点滴滴都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乡村变迁:从“三乱三多三没有”到美丽乡村
曾经,滁州农村面临着“污水乱排、垃圾乱堆、杂草乱生”等问题,村庄环境脏乱差。然而,近年来,滁州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通过村民自治、政府扶持等方式,使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1. 美丽乡村建设
以苏巷镇陆郢组为例,村里成立了整治环境群众理事会,通过“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空地种上果树、发展经济林,既改善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2. 基层治理新模式
定远县拂晓乡探索“三变”治理新模式,激发群众自治新活力。通过村民党小组、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让基层治理新模式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
二、乡村振兴:学子“三下乡”,探索发展之路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创新实践团,深入农村,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他们走进温室大棚种植基地,了解农民生活,帮助农民摘菜、浇水、施肥等日常工作。同时,向农民介绍团队研发的智能大棚科技盒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民生福祉:答卷上写满了“幸福”
滁州市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一直将发展为民的逻辑和情怀延续至今。今年初,滁州制定50项民生实事,涉及住房、教育、健康等方方面面,牵动着百万滁州人民的心。如今,这些民生实事已落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滁州人民感受到了幸福。
1. 小洋洋的新希望
小洋洋(化名)是一位患有脑瘫的儿童,在滁州琅琊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免费康复训练。在妈妈的陪伴和治疗老师的指导下,她每天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学习发音、学习表达。小洋洋的故事,展现了滁州在民生福祉方面的努力。
四、田园综合体:整合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滁州某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本地丰富农业资源,推动农村振兴。项目整合农业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推出认养农业新模式,让消费者参与农业生产,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乐趣。
1. 特色农产品认养项目
消费者可以认养农作物或动物,并参与日常管理、采收、加工,亲身体会农田魅力。此类活动拉近消费者与农业距离,助力家庭亲子教育。
2. 多功能农业资源的整合
项目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构建完整农业产业链,无缝对接生产与消费,形成多元生态系统。
五、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丰富基层群众生活
滁州市全椒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已累计放映1100余场,惠及群众17万人次。公益电影放映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和谐了干群关系。
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
滁州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10个试点镇、100个试点村实际,不搞固定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径。
1. 以龙头企业、农民企业家带动集体经济
以凤阳县刘府镇赵庄村为例,村民可以通过租赁土地、加入农林开发公司等方式,实现增收。
2. 以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富裕
滁州市通过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村,建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产业带动乡村综合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七、结语
滁州农村,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在这里,人们过着真实而温馨的生活,点点滴滴都透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未来,滁州农村将继续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