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常山县辉埠镇东乡村,被誉为浙江省首个“书法特色村”,以其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吸引了众多关注。本文将揭秘东乡村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传承和发扬书法文化,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
东乡村书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受三衢文化熏陶
东乡村地处三衢山区,深受三衢文化的熏陶。村民们自古以来就喜爱舞文弄墨,将书法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在农耕之余,村民们习练书法,形成了“白天握锄头、晚上舞笔头”的习俗。
书法协会的成立
2005年8月,东乡村在衢州市率先成立了村级书法协会,会员7名。在常山县书法协会的指导下,会员增至28名,书法技艺水平不断提升,书法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书法活动的普及
茶余饭后、农闲时节,村民自发来到书法创作室泼墨弄彩,交流创作心得。每逢春节,村民们还会自发到相邻村庄免费书写春联,传递亲情、友情。
市场经济下的书法文化传承
书法协会的壮大
随着东乡村书法文化的普及,书法协会人数不断壮大。自2006年以来,书法协会人数已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100多人,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1500人次以上。
书法文化与基层治理
东乡村将书法文化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共同的书法活动,拉近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减少了基层矛盾,提高了道德素养。
书法产业的发展
东乡村书法协会创立书法培训公司,开办书法托管班,发展书法旅游,吸纳村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市场里的墨香传承
书法市场的兴起
东乡村书法市场的兴起,为书法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村民们将自家的书法作品摆上市场,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游客。
书法艺术的交流
书法市场的交流,让村民们有机会向书法家请教,学习新的书法技艺,进一步提高了书法水平。
书法文化的推广
通过市场交流,东乡村书法文化得以推广,吸引了更多人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和喜爱。
结语
常山县东乡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传承和发扬了书法文化,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东乡村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文化传承提供了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