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经济新活力
引言
亳州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激活了乡村的内在活力。本文将深入剖析亳州在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经济新活力,展现其独特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
一、林下经济与中药材种植
亳州市充分利用荒坡、林下空地和村民房前屋后空地,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林下经济。青草镇乔庄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知母、射干和板蓝根种植,以及白芍、白芷、元胡等中药材的栽植,预计2025年秋后产值可达3000万元。此举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村民学到了药材种植技术。
二、盘活荒坡荒地,闲置资源生金
青草镇尧天村的中药材天冬迎来采收季,种植户王百牛介绍,这批天冬是试种的,全部是订单销售,收入稳定可靠。明年将扩大种植面积,并尝试后续粗加工,以提高附加值。尧天村通过引进天冬种植,带动50余户农民就业,人均务工增收5000元。
三、推广复合经营,一地多收增效
复兴村创新联农、带农和富农机制,流转了6个村民组的近700亩林地,栽植油茶,同时与浙江一家药材公司合作,在林下套种栀子花,实现一地两收和村集体、药材公司、村民三方共赢。
四、交邮融合,打通乡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亳州市积极探索交邮融合农产品融合”新模式,畅通城乡货物流通渠道,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效能,助力公交客运和邮政快递行业的转型升级。谯城区交通运输局与邮政业发展中心共同启动深化交邮合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构建了高效、便捷、经济的农村物流电商服务体系。
五、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东明县东明集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产业根基,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通过疏通沟渠、清理淤土,解决灌溉、排涝难题;探索实现订单式农业新模式,年带动农户增收5000余万元;打造中药材种植试点村,种植防风、白芷等,亩产效益8000元。
六、金融助力,红辣椒“贷”来红火好日子
农行亳州分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金融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兴村的有效抓手,创新特色产品,竭力满足各类经营主体金融需求。针对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问题,为企业发放了500万元普惠贷款,助力企业顺利完成辣椒收购和储备。
结语
亳州市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交邮融合、党建引领、金融助力等多种方式,激活了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这些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