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村五保户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2017年,我国对农村五保户新标准进行了调整,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新标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更有资格享受五保户福利。
一、新标准概述
2017年农村五保户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保障对象:农村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
- 保障内容:包括基本生活、医疗、住房、教育、殡葬等方面的保障。
- 保障水平: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确定五保户的保障标准。
二、享受五保户福利的条件
要成为农村五保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无劳动能力:指年满60周岁或因病、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
- 无生活来源:指无稳定收入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居民。
- 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指以下情况之一:
- 无配偶、无子女的孤寡老人;
- 配偶和子女均已去世,无其他亲属可依靠的孤寡老人;
- 配偶和子女虽在世,但无赡养能力或拒绝赡养的孤寡老人。
三、申请五保户的程序
申请成为农村五保户,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 民主评议: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民主评议,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审核。
- 公示:对评议通过的申请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 审批: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农村五保户新标准:
案例:张大爷,年满65岁,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无子女,妻子已故。张大爷居住在村里,无稳定收入来源,生活困难。张大爷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过民主评议、公示、审批等程序,最终被认定为农村五保户,享受国家提供的五保户福利。
五、结语
农村五保户新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了解五保户新标准,有助于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及时申请享受福利,改善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