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的有序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乡村治理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共建和谐农村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治理根基
1. 强化党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优化调整全镇村(社区)“两委”成员学历和年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 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
通过镇联系村干部结对的方式,帮助村干部提升工作本领,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全镇14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结对帮带所有村党组织书记,点对点指导打通农村发展难点堵点。
二、三治融合:构建和谐乡村治理体系
1. 自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通过“三人小组网格长”成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打造解忧聊吧室”和警务工作室,通过溪爷说事、会谈聊天等方式,围绕征地拆迁、土地权属、民事侵权、婚姻家庭纠纷等问题进行首问把脉,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目标。
2. 法治: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邀请派出所、司法所下村开展普法宣传、培训活动30余次,着力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提升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乡村治理保障。
3. 德治:弘扬文明乡风
通过自治法治德治”模式夯实乡村治理基础,9个村(社区)组织通过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开展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群众革除婚丧陋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遵守村规民约、参加村集体活动等。
三、创新智治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1. 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能力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完成“雪亮工程”和“昱安乡村建设”,高标准建成村级标准化综治中心,实现了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三大平台。
2. 科技创新应用
借助科技创新应用与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污水治理的困境,为乡村污水治理开启了崭新篇章。针对菌群培养需要暂停排污的情况,治理团队逐户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协调制定出错峰施工方案。
四、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1. 党建引领,织密多元共治一张网
广泛吸纳技术专家、村民代表等各方力量,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架构。党员们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对污水治理存在着怕花钱”怕折腾”的顾虑。为打消村民的这些顾虑,党员们巧妙地利用一张圆桌将村民聚集起来,邀请环保专家用详实的数据进行对比,直观展示改造带来的长远效益。
2. 全民共治,激活科学治理一池水
共建村借助科技创新应用与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污水治理的困境,为乡村污水治理开启了崭新篇章。针对菌群培养需要暂停排污的情况,治理团队逐户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协调制定出错峰施工方案。
五、结语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模式、完善机制。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创新智治手段和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