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乡村教育的不断发展,汕头大学德馨书院推出的《二变三创新应用理论》课程,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为乡村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创新教案如何引领乡村面貌焕新颜。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1.1 课程背景
《二变三创新应用理论》课程旨在推进书院第二课堂建设,融合德国工坊式教育理念,通过校内外实践调研,启发学生产品设计创意思维。
1.2 课程目标
-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 将创新与乡村振兴相融合;
- 发挥双院共同的育人功能;
- 让创新和思政相互协同、融合共生。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2.1 德馨书院特色
德馨书院作为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文艺术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创新教案
- 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书院与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专业共同开展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校内外实践调研:引导学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实际情况,为产品设计提供灵感。
- 创新创业类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参与竞赛,提升自身能力。
三、实践案例:新乡村调研
3.1 调研背景
4月,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专业主任李昊宇和德馨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婷带队,书院调研小组与课程同学前往澄海隆都镇新乡村进行调研实践。
3.2 调研成果
- 乡村面貌焕新颜:新乡村经过整体规划,道路干净整洁,房屋新旧参差错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 传统工艺传承:调研小组了解到新乡村的传统竹编工艺,了解到编竹篾的工序和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 创新融入乡村振兴:竹编手艺人积极寻求突破,努力将传统竹编工艺传承下去。
四、课程成果与展望
4.1 课程成果
- 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得到提升;
-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 传统工艺得到传承与发展。
4.2 展望
《二变三创新应用理论》课程的成功实施,为乡村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未来,汕头大学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