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省政府在2025年发布了《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下是对该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与路径的详细探析。
一、规划背景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然而,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为解决这些问题,山东省提出了“四区三带多点”的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布局。
二、振兴目标
1. 农业现代化
到2027年,山东将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省基本建成。具体目标包括:
-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跃升至0.65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
- 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
2. 乡村产业振兴
山东将聚焦生物育种、高效农机、绿色投入品等重点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7年,培育大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多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 农民增收
到202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4. 乡村治理体系完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振兴路径
1. 四区差异化发展
- 胶东率先发展区:发展海洋经济、高效农业和农文旅融合产业。
- 中部优化提升区:打造高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 鲁南全域突破区:深挖山区特色经济、滨河临水经济和农文旅经济潜力。
- 鲁西振兴发展区:发挥农业基础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 三带串联发展
- 沿黄生态保护发展轴带:推动沿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
- 运河文化传承利用轴带:挖掘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促进文旅与农业协同发展。
- 海滨陆海统筹轴带:深化海洋经济与内陆产业的联动。
3. 多点创新引领
强化涉农产业园区、重点湖泊等区域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政策保障
山东省政府将同步配套7个重大工程、56项具体行动,破解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瓶颈,确保规划落地。
五、结语
山东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