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惠州灵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惠州灵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深入剖析惠州灵山农村的新生活画卷,展示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就。
基础设施建设
供电保障
灵山县政府在紧靠钦州临港产业园的新光农场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50多亩的新光片区安置点,共安置104户205人。自2017年启动陆屋镇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以来,南方电网广西钦州灵山供电局新建10千伏线路142.58米,10千伏变压器2个,新增配变容量800千伏安,新建0.4千伏及以下线路815米,为移民新村提供供电保障。
供水、道路
在新光片区安置点,政府积极加强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居民用电、用水、通路。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农村供水的清洁化和道路的硬化,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产业发展
特色农业
灵山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素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荔枝、沃柑、皇帝柑等大宗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使特色产业整体增加近20%。
数字乡村试点
灵山县被确定为广西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成为首批10个试点区之一。通过引入网络直播等新兴销售模式,灵山县的农产品销售额显著提升。例如,“巧妇九妹”等直播队伍通过网络直播,叫卖沃柑等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
文化传承
山歌新变化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灵山县的农村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过去以谈情说爱、祝寿、祝贺新婚和新居落成为主要内容的壮家山歌、唢呐,逐渐演变为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的歌曲。村民把好日子编成山歌,唱响新生活。
扶贫扶志
在扶贫工作中,灵山县坚持扶贫和扶志相结合,发挥党员干部和新乡贤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参加公益劳动等方式,提升贫困户的技能技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结语
惠州灵山农村的新生活画卷,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惠州灵山农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惠州灵山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