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发挥人才引擎的作用,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入解析广东省如何利用人才引擎,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人才队伍建设
1. 技能人才培养
广东省通过茂名开放大学茂名市工匠学院等市级工匠学院的建设,加快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截至2025年,茂名全市已有技能人才81.3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4.78万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 职业教育体系优化
茂名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形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职教育整合提质、农村职业教育紧贴三农的格局。技工院校和专业院校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动态调整专业,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人才引进与激励
1.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广东省各级工会通过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官专窗、创新科技特派员分片蹲点机制等方式,精准引进产业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2. 激励机制创新
茂名市总工会通过举办劳动竞赛、寻找最美非遗工匠活动等,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热情,推动非遗项目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人才实践与示范
1. 人才库建设
龙山镇通过体系化建设、外引内育、示范引领,全镇人才库扩容至1720人,走出了一条人才带产业、产业聚人才的振兴新路。
2. 人才振兴生态圈构建
龙山镇通过建库搭台、示范引领,引导千余名人才争当振兴三员,形成全域人才发展生态。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1. 高州市乡村振兴实践
高州市以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打造文旅品牌,推动非遗工坊、乡村文创、生态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
2. 开平市乡村振兴实践
开平市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化侨乡遗产,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结论
广东省通过人才引擎的驱动,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未来,广东省将继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构建更加美好的乡村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