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乡村,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千锣百鼓”这一古老而富有魅力的民间艺术,不仅是广东博罗县乡村复兴少年宫的特色项目,更是解码广东乡村乡愁密码的一把钥匙。
千锣百鼓: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
“千锣百鼓”起源于宋代,是博罗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这一习俗始于胡氏族人为了驱赶野兽而沿袭下来的,逐渐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在嫁娶、添丁、买灯等重要日子里,村民们都会擂鼓打锣以示庆贺。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博罗县得以传承和发扬。
乡村复兴少年宫:传承与创新的平台
博罗县乡村复兴少年宫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县之一,将“千锣百鼓”课程纳入其中,每周三下午4点—5点在博罗县龙华中心小学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大鼓技艺,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这项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锣鼓声中的乡愁
“咚咚咚”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在乡村复兴少年宫里回荡。这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广东乡村的故事,传递着浓浓的乡愁。学生们在练习打鼓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技艺,更懂得了传承和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的密码
“千锣百鼓”作为广东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通过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广东乡村正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结语
解码广东乡村,锣鼓声中的乡愁密码,让我们看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共同书写广东乡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