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广东,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从历史悠久的围龙屋到岭南水乡的温柔怀抱,从古村落到现代民宿,广东的乡村正以美学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美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在梅州侨乡村,一群年轻人以画板为媒,细腻捕捉并记录下客家文化的悠悠乡愁。在清远连樟村,民宿设计巧妙融合竹编艺术与现代空间美学,展现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潮汕的古村落里,嵌瓷匠人于宗祠屋顶之上重塑花鸟神兽,生动再现岭南工艺的精湛。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全省现存3.8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71%散布于乡村田野间。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
微改造:焕发古建筑新生
“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老建筑开口说话。”这一理念引领下,广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微改造”策略得以精准实施。已有超过2000座古建筑通过功能重塑焕发新生,民宿、书屋、非遗工坊等新经济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潮州龙湖古寨,95后女孩林茵以嵌瓷为灵感开设主题咖啡馆,将传统瓷片艺术与现代咖啡文化巧妙结合。佛山南海醒狮工坊,年轻学徒利用3D建模技术革新传统狮头制作工艺。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展现了广东乡村美学的深度转型,更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非遗传承: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中山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教授陈志刚指出,广东16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82%根植于乡村。随着非遗在社区”乡村艺术季”等项目的深入实施,龙舟说唱、埔寨火龙等传统技艺正以更加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突破2300亿元大关,生动诠释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成功转化。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关键
在云浮新兴县,广袤的丝苗米稻田被精心打造成大地艺术。珠海斗门区则通过水系综合治理重现岭南水乡风貌。南沙十八罗汉山下,光伏板与荔枝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
近年来,广东省级财政累计投入966亿余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创建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分别达到1316个、12214个。
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活力
深圳渔民村从“万元户村”蝶变为新时代幸福社区。佛山黄龙村提升治理效能,从落后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清远连樟村成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焕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更加强了乡村治理,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亮丽答卷。
结语
广东乡村的美丽画卷,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化,是生态宜居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活力。这画卷,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