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近年来在早稻种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破解增收难题,江西早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本文将详细介绍江西早稻丰收的秘诀。
一、优质晚稻早种模式
江西省吉安县在部分有条件的乡村试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选取感光性弱、生育期短的优质晚稻品种进行早稻试种。与常规早稻相比,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实行优质晚稻早种,亩均增产100斤左右,收购价格每百斤高出20元。
二、水稻“三控”技术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主推的水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控制肥、苗、病虫害,实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这项技术在江西省历经十余年的推广,累计增产稻谷104.39万吨,共节本增效33.7亿元。
三、旱播新机具
江西南昌新建区引进水稻旱播新机具,助力山区缺水地块水稻种植。该机具一次性完成耕整、施肥、播种、开沟等多道工序,省工省时、节约化肥,减少用水、增加产量。
四、科学密植
江西省兴国县通过增加播种密度,每亩用种量由原来的2.5斤增加到3.5斤,每亩增产171.4斤,实现亩增收150元。全省早稻用种量比去年增加60多万公斤,早稻单产增加12公斤,总产增加3.05亿公斤。
五、科学施肥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忠平介绍,依据水稻的需肥特点、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开展配方施肥。重施底肥与分蘖肥,控制总氮量,合理施用叶面肥。
六、早播气象适用技术
江西省气象部门运用多技术、多模式保障,充分利用气象数据,科学评估全省气候可行性,研发双季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累计辐射影响面积超过260万亩。
七、加强早稻田间管理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站塘乡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早稻生长情况,采取因苗管理、分类指导等方式,指导群众做好早稻田间管理工作,为夺取早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八、智慧农业系统
江西多地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田间管理。从6月25日开始,赣州会昌的气温不断攀升,7月1日最高温已超过37℃。当地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做好早稻灌溉,进行水分调控,防御高温热害以及病虫害的发生。
结语
江西省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破解增收难题,实现了早稻的丰收。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