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江门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将深入探讨江门农村公路的建设背景、实施策略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深远影响。
一、江门农村公路建设背景
1.1 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关键一环。农村公路作为农村交通网络的骨架,其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2 江门农村交通现状
江门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侨乡文化。然而,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江门农村公路建设策略
2.1 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
江门市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原则,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具体措施包括:
- 建好:高标准规划,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管好: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 护好: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 运营好:提高农村公路运营效率,方便农民出行。
2.2 强化党建引领
江门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打造“红色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具体措施包括:
- 设立结对帮扶工作站:与镇、村党组织建立党建结对帮扶工作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实施红色指数评价工作法:建立乡村道管养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建工作与道路建设同步推进。
- 打造红色家园:以红色四好农村路”结对帮扶工作站为阵地,实施道路养护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
2.3 织密制度体系,强化各方责任
江门市编制《江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印发《江门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层级责任机制。同时,各镇、村相应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和爱路护路的乡规、村规民约,组建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将农村公路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三、江门农村公路建设成效
3.1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江门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江门市农村公路统计里程7274公里,其中县道352公里,乡道2436公里,村道4486公里。三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公路占比27.2%,建制村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技术等级占比79.4%,100人(或2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100%,50人(或1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99.8%。
3.2 激活地方经济旅游发展
江门市注重农村公路建设与沿线村镇文化历史相结合,极大地激活了乡村旅游和要素流通,赋予乡村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如江门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由于交通不便,虽然拥有众多古建筑,但知名度一直未得到提升。随着四好农村路”Y169棠良线升级通车,该村罗氏大宗祠”、节孝流芳坊”等5个项目入选了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3.3 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江门市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有助于农民在家就业、创业、致富。新会陈皮、杜阮凉瓜、恩平四薯、台山富硒米等江门特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销售额大大提升,各地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四、结语
江门农村公路建设在守护乡间通途、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江门市将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