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中国各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福建省建瓯市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成功实现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瓯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创新实践,分析其背后的故事和成功经验。
一、创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1.1 古田银耳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福建古田,银耳产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古田银耳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生产的转变。例如,“古田银耳姐姐”张家巧的智慧工厂,通过智能新风系统、超声波雾化技术和精准温控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度小满的合作项目,为古田银耳产业提供了创新的金融支持。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银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2.1 烤烟产业的发展
建瓯市烤烟种植面积4800亩,合同收购量12100担,预计收购总金额超过2300万元。烤烟产业不仅为烟农带来了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烟农队伍的壮大
为了壮大烟农队伍,建瓯市东游镇充分利用节假日人员返乡等机会,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发现有种植意向的人员,促进烟农队伍的形成和稳定。
三、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
3.1 林下经济的新路径
建瓯市林长服务中心主任陈国兴带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开辟出一条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种植“牛奶根”、铁皮石斛、灵芝等药材,林农在不砍树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经济效益。
3.2 绿色财富的积累
陈国兴的实践经验表明,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财富的积累,建瓯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4.1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三峡能源在运的349座场站绝大多数位于农村和偏远地区,通过科技赋能、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
4.2 传统农耕方式的革新
甘肃会宁县郭城驿镇扎子塬村通过引入现代化育苗阳光暖棚、潮汐式育苗床与高效学盘点播机,彻底革新了传统农耕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五、结语
建瓯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创新金融、农业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科技赋能等手段,实现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