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这座千年古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秘密武器,这些武器不仅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也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振兴的“智慧引擎”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建瓯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自实施以来,科技特派员们将先进的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推动了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 引进新品种,提升产量
例如,建瓯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练进旺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引进了80多个省内外高产优质稻新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和示范展示。其中,浙优21品种2019年从浙江农科院引进,在建瓯试验种植亩产普遍达到900~1000公斤,示范面积近2000亩。
2. 推广新技术,提高效益
科技特派员们还推广了立体养殖、绿色农业等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建瓯市编制了《福建省建瓯市市域乡村振兴规划(2023-2027年)》,明确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1. “三带多点”的乡村振兴格局
规划中提出了“一核带动、三区协同、多带示范、六带引领、多点支撑”的乡村振兴总体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2. 亮点纷呈、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
规划强调要打造亮点纷呈的乡村振兴项目,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建瓯市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 强化政策落实,筑牢返贫防线
建瓯市严格落实“四不摘”政策,持续强化结对帮扶、政策落实等相关工作,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
2. 以竹编为载体,搭建就业平台
建瓯市以竹编为载体,搭建就业平台,助力群众家门口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1. 陶然生态园:从传统农田到田园综合体
陶然生态园在科技特派员舒良荣的帮助下,从传统农田摇身一变,成为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立体养殖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 西镇村:辣椒水稻轮作种植模式
西镇村实施辣椒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从传统耕作迈向绿色转型,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五、结语
建瓯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这些秘密武器不仅为建瓯市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