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农村,过大年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它融合了古老的习俗与时代的创新。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瓯农村过大年的传统习俗,以及在这些习俗中体现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统习俗:过大年的准备
1.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建瓯人称之为“送灶神”。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仪式,送灶神上天奏善事。人们会准备年糕、白粿、豆腐、麦芽糖、糕饼等素食和茶酒,以示敬意。
2. 除夕:分岁暝
除夕夜,建瓯人称“三十日暝”。家家户户都要吃分岁暝,即年夜饭。全家团圆就餐,煎糕、炒粿、纳底、太平蛋、膀蹄、公鸡、鱼等美食必不可少。
3. 正月初一:拜年
正月初一,人们互道吉利的话,不串门,互不干扰。有的去神庙拜佛年,有的在家休息享清福。当日饭食简便,有的吃上年除夕夜煮的岁饭剩食。
二、传承与创新:过大年的新面貌
1. 烛桥闹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建瓯市吉阳镇巧溪村会举行烛桥闹元宵活动。全村每家每户都会派一名青壮年参加,提前几天自制烛桥牌。每人一节,木板长约2米,宽约20公分,中间装上红、黄、绿色纸灯笼各一个。
2. 挑幡艺术
建瓯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双重功能。近年来,建瓯挑幡艺术团在原有演出中增加了呼啦圈等元素,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3. 移风易俗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瓯市推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等事宜作出规定,鼓励村民简办红白事,节省开支。
三、结语
建瓯农村过大年,既是对千年习俗的传承,也是对时代创新的回应。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瓯人将继续弘扬传统文化,让过大年这一习俗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