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居住需求的满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建瓯市作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积极探索土地资源与居住需求平衡之道,为农村耕地建房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一、土地资源现状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耕地总面积达94.2万亩,是福建省农业优势较明显的县级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着多重压力。一方面,农村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居住需求发生变化。
二、居住需求分析
- 人口结构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发生变化。
- 生活方式转变: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 产业发展需求: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相应的居住空间,以满足产业工人和创业者需求。
三、土地资源与居住需求平衡策略
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 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土地整治:对撂荒地、闲置地进行整治,恢复土地生产力,增加耕地面积。
2. 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
- 确权登记: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 有偿退出: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用于村庄规划或产业发展。
3. 推进农村综合集成改革
- 产业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住环境。
-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住条件。
4. 强化政策引导
-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耕地保护与居住需求平衡。
-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与居住需求平衡的认识,增强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案例分析
以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为例,该村通过腾退闲置宅基地,完成道路硬化工程,改善村民日常生活。此外,通过发放“宅票”,回收农民的空闲宅基地,用于村庄规划或产业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总结
建瓯市在农村耕地建房过程中,积极探索土地资源与居住需求平衡之道,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综合集成改革和强化政策引导,为农村耕地建房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瓯市将继续努力,为农村土地资源与居住需求的平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