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光山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为引擎,以产业为基石,推动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深入剖析光山乡村翻新的背后,揭示其美丽蜕变的过程。
产业强根基:油茶花香与菌菇繁茂的绿色传奇
油茶产业的兴起
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犹如一幅铺展的画卷,漫山遍野的油茶花雪白耀眼。这片总面积达2.16万亩的基地每年加工油茶籽超过3万吨,成为光山县的一张绿色名片。
创新模式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使得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参与共享收益。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柱介绍,该模式每年带动300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收5000元以上。
菌菇产业的繁荣
光山县的菌菇产业同样闻名遐迩。十里镇正和菌业基地的现代化菌棒生产线昼夜运转,日产量高达10万棒。这些菌棒不仅销往全国,还远销海外13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助力
通过科技助力,农田效益提高了几倍。菌业基地的示范效应吸引了周边乡镇大力推广菌菇种植,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村民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文明新风滋养美丽乡村
彭冲村的蜕变
彭冲村,一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如今已成为光山县的明星村。通过开展“志智”双扶工程,彭冲村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建起了村级文化广场、村史馆等设施。
精神文明建设
彭冲村定期开展“饺子宴”及“五美庭院”“三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力量,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殊乡的实践
光山县文殊乡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人居环境整治
文殊乡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高农村“两污”治理能力,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绿色生活方式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殊乡成立爱护环境宣传队、健康教育工作队等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开展“文明家庭”“清洁卫生户”等评选活动。
乡村品牌打造与特色产品推广
文化产业特派员的作用
光山县作为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县,积极选聘了一大批熟悉乡村、热爱乡村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
土特产变身文创产品
文化产业特派员高慧慧将光山十宝等土特产变成村里的金名片,成功签订20多万的订单,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结语
光山县的乡村翻新,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未来,光山县将继续以文化为引擎,以产业为基石,推动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