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省建瓯市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试点县的山区样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本文将从宅基地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建瓯市在农村变革中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成果。
一、宅基地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1. 创建三个机制,汇聚改革合力
建瓯市通过创建三级联动机制、多方会商机制和全员参与机制,实现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
- 三级联动机制:成立市乡村三级领导机构,设立一办六组,建立市、镇(村)领导挂点联系和工作队包干负责制度。
- 多方会商机制:建立日反馈、周会商动态机制,成立由法律顾问、科研院校组成的专家团队。
- 全员参与机制:组织市级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商会与乡镇对接谋划回归经济“宅改”项目库。
2. 构建三个体系,探索改革路径
建瓯市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构建了稳慎推进工作体系、科学合理规划体系和乡村民生、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 稳慎推进工作体系:按自下而上,先试点后铺开思路,组织宅改骨干进村入户,摸清家底。
- 科学合理规划体系: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城郊融合型、聚集提升型、撤并搬迁型、特色产业型等类型进行村庄规划。
- 乡村民生、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串联项目策划、招商、审批、建设等环节,建立乡村民生、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二、科技创新: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1. 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农业发展
建瓯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将先进的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
- 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推进农业从单打独干、分散经营传统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现代农业发展。
- 案例:建瓯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练进旺被选认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以来,共引进80多个省内外高产优质稻新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和示范展示。
2.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建瓯市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案例:晨曦种业高标准建设现代智能温室大棚,常年与科研院所合作,借力科技特派员制度,致力蔬菜种业研发。
三、产业发展: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
1. 生态农业助力乡村经济
建瓯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拓宽乡村振兴路径。
- 案例:坤口村群峰环绕、清泉蜿蜒,桃花盛开,生机盎然。传统农田摇身一变成了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立体养殖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 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建瓯市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案例:小松镇穆墩村晨曦种业基地解决了185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直接带动周边农户七百多户增收1650万元。
四、总结
建瓯市在农村变革中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成果,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探索,建瓯市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