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番禺区,作为广州市下辖的一个区域,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探讨番禺区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旨在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
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
番禺区城乡融合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末。当时,番禺区开始探索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番禺区进一步加大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措施
1. 产业升级与转型
番禺区以产业升级和转型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水产、腊味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衍生产品开发,提升基层电商示范站辐射带动效应。
- 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成功举办广东时装周、国际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等重要活动,推动海陆空产业跨界融合。
2. 乡村建设与改造
番禺区积极推进乡村建设与改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主要措施包括:
- 实施“三师下乡”:邀请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下乡,共同研究和描绘美丽乡村建设蓝图。
- 打造新乡村示范带: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4个片区18条新乡村示范带,形成集古屋活化、人文赋能、休闲旅游、村落研学于一体的复合型精品线路。
-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人居环境社会治理格局。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番禺区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主要措施包括:
- 挖掘红色资源:深挖红色资源,将村史馆、抗战烈士纪念碑打造成为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设立少先队队室,成立广州市番禺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 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创新创意等新业态,推动以紫泥堂文创小镇为代表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取得的成果
1. 经济效益
番禺区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涉农总产值连续两年超70亿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
2. 社会效益
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3. 环境效益
番禺区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结语
番禺区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番禺区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