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德阳市的农村小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学校不仅承载着农村孩子的教育梦想,更肩负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任。本文将深入探讨德阳农村小学在教育公平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展现其作为绿色希望的生动画卷。
一、优化办学条件,构建均衡教育格局
德阳市农村小学在优化办学条件方面做出了显著努力,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合理布局学校资源
各县(市、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和办好村小学或教学点,形成有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的合理学校布局结构。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综合利用闲置校舍
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将闲置校园校舍合理调配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或举办幼儿园。这种做法既解决了校舍闲置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3. 提升办学条件
2020年市中心城区启动新建公办小学3所、中学3所,将新增公办小学学位5760个、中学学位4350个。此外,各县(市、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并建立起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二、强化关爱帮扶,保障教育公平
德阳市农村小学在强化关爱帮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1. 建立控辍保学机制
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落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
2. 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
按照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农村学校50%、城市学校20%的资助比例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并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做到应助尽助。
3. 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通过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建设资源教室,落实特殊教育政策。
三、民间教育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民间教育力量在德阳农村小学教育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新东方教育公益基金会
新东方教育公益基金会为德阳农村小学提供了先进的多媒体交互一体机、绘本和图书,并开展深度教育支持调查问卷。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乡村学校的“软件”水平。
2. 乡村学校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由省教育学会、省教科院和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四川省农村教育学术研讨暨乡村温馨学校建设成果展示活动,为农村学校提供了研讨交流平台,展示了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结语
德阳农村小学在教育公平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政府、民间教育力量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德阳农村小学必将成为教育公平的绿色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