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这座位于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德阳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将深入剖析德阳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揭示其成功经验和发展路径。
一、历史沿革: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德阳农村作为改革的先行者,率先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的束缚,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后,德阳农村又陆续推行免除农业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德阳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赛金村红薯产业模式:赛金村通过“村民种植、公司收购、村集体加工、全员销售”的新模式,构建起红薯粉条(皮)加工全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为村集体贡献营收。
高槐村新农人现象:高槐村吸引了27家企业投资,丰富园艺、文创等产业。村集体投入资金用于土地整理、民宿打造和柑橘产业园建设,拓宽了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德阳天府旌城产业帮扶:德阳天府旌城立足中江县太安镇福寨村特色资源,深挖产业发展优势,聚焦产业帮扶、民生帮扶,为当地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三、人才振兴:返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大量返乡青年投身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民谣小院乐队:民谣小院乐队将创作基地放在德阳市高槐村,以公益方式为村民、游客演唱民谣,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胡蓉的染云山房:胡蓉在高槐村开设咖啡馆,主推植物染手作体验、健康轻食、度假民宿等,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四、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德阳市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绵竹年画村:年画村年画路由7米宽扩建到10米,并增加了绿道等设施,方便村民出行,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德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德阳市推进农村路、水、电、气、通信五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农村设施完备度。
五、文化振兴:传承乡村文化基因
德阳市注重传承乡村文化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
广汉金鱼包产到组:广汉金鱼包产到组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行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枪”。
中江县手工银丝挂面:中江县手工银丝挂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
六、总结
德阳农村乡村振兴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人才引进、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德阳农村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德阳农村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