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犹如一条见证时代变迁的交通脉搏,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变迁和地区发展的脉络。
一、历史沿革:从无到有的突破
德阳建市前,仅为一个小县城,交通道路网络无从谈起。当时的德阳交通道路状况极其糟糕,境内仅有7公里的二级公路,且路况极差,坑坑洼洼的泥路让人们的出行变得异常艰难。
1984年,德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1984年度加宽改造公路安排意见》,拉开了德阳农村公路建设的序幕。从1984年到1987年,德阳市筹措建设资金1亿元,加宽改造各级公路1981公里,新建公路56公里,修通断头路15条。这一轮的修建改造,让德阳实现了从主城区到各县市区的公路辐射,走出了交通不通的尴尬处境。
二、飞速发展:大交通时代的到来
进入21世纪,德阳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2003年至2005年,全市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50公里,建成了市区到各县的快速通道。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公路通村工程,全市建成农村公路169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标。
2008年至2011年,德阳市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4条省道和两条经济干线绝大多数路段纳入灾后重建计划,除绵茂公路外,均如期竣工通车并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同时,761个、长达3372公里的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相继完成,并新建和改建通乡公路508公里,通村公路4604公里。
三、四好农村路:织密农村交通网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从建、管、养、运四方面发力,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通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德阳市农村公路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以德新镇为例,2021年底,全镇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加快了产业发展步伐、完善了乡村旅游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未来展望:持续提升农村公路水平
未来,德阳市将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路水平。根据德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关于分解下达2022年全市农村公路水路以奖代补考核任务的通知》,今年,德阳市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860公里;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及通组路原则上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路面宜采用刻纹等方式做好表面构造,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及安防设施。
在德阳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德阳市将继续通过自筹、争取、债券等方式,筹资85亿元支持构建10高18快13轨综合交通体系,畅通农村公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让农村公路成为德阳乡村振兴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