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工农村,一个充满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的地名,它不仅见证了德阳市的发展历程,更是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本文将带您走进德阳工农村,揭秘其老街新颜,讲述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一、历史底蕴:从白衣庵到工农村
德阳工农村的前身是位于川西平原的“白衣庵”。在1957年之前,这里除了是一个寺庙,周边全是川西平原的大片良田。1958年,随着国家大跃进运动的推进,建工部第一工程局3万余人来到德阳,开始了二重、东电等重装企业的建设。这些人安营扎寨于白衣庵附近的黑土地上,逐渐形成了熙熙攘攘的工农村。
二、发展历程:从工业区到商业区
工农村的建设带动了德阳工业的发展,也使得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核心的经济格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农村也逐渐向商业区转型。建成了商贸繁荣的城市商业区,被称为德阳的“中关村”。
三、城市更新:老街新颜
近年来,德阳市启动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工农村作为重点更新片区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工农村的城市更新过程:
1. 规划与设计
工农村片区位于德阳市城区旌南片区,东临泰山南路、西临岷山路、南临嘉陵江西路(一环路)、北临沱江西路,占地面积775亩。规划将场地单一的餐饮服务功能向生活居住、文创体验、特色餐饮、精品商业、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多元复合的服务功能转变。
2. 现代消费功能植入
在原有基础上,植入现代消费功能,如咖啡、轻餐、网红甜品、文创艺术等丰富业态,打造集咖啡、轻餐、网红甜品、文创艺术等丰富业态的核心商业体验地。
3. 科技手段融入
以灯光秀体验和城市家具的灯景打造,构建活力四射、绚烂多彩的城市景观。同时,运用科技手段,融入创新、互动、展示等元素,让游客亲身感受科技光影的效果。
4. 熙熙攘攘的街道与烟火气息
经过城市更新,工农村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摊位有序排列。熙熙攘攘的街道与琳琅满目的摊位汇集成为了工农村独有的烟火气息。
四、传承与创新
在工农村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传承与创新并存。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传承
工农村的城市更新过程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白衣庵、老街等。同时,保留了当地的传统美食、手工艺等,让工农村在更新中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2. 创新
工农村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入现代科技、创意产业等,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文创艺术、现代商业等,使工农村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发展。
五、结语
德阳工农村,从一个工业区到商业区的华丽转身,展现了城市更新的魅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工农村将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德阳市的一张亮丽名片。